第五季#福建暖冬#十元守护计划开启,您愿意和我们一起守护他们的成长吗?>>

  在2013的“福建暖冬”中,我们曾去到三明建宁的中畲村,认识了一对兄妹——刘时春、刘红爱。

  4年前,初见

  当时的他们,在天蒙蒙亮的5点,便要早起出门,在崎岖的泥泞山路上,留下自己求学的脚印。离学校4公里的山路上空无一人,陪伴兄妹俩1小时上下学的,只有层层叠叠的雾和家里的小黄狗。

  当时的他们,在凛冽的深山寒冬里,仅靠别人送的几件单衣过冬。即使到了最冷的时候,也只能光着脚穿鞋,因为没有人送旧袜子。

  当时的他们,没有一个像样的住所,一家人只能蜗居在眼前这个无法遮蔽风寒的小木屋里衣食起居。

  那么,四年过去了。他们怎么样了,生活有没有变好,学习有没有进步,在冬天能不能穿暖?在今年的“福建暖冬”中,我们带着关心,上路了。

  4年后,再见

  在三明建宁客坊中心小学,我们见到了久违了的刘时春、刘红爱兄妹。四年过去了,哥哥刘时春的个头长了不少,读六年级;妹妹刘红爱也出落成亭亭玉立的五年级小姑娘。

  见到他们的时候,正值课间,兄妹俩见到我们的到来,腼腆地笑着,然后又回到课桌安静地看书。同行的老师告诉我们,学校里刚考完期中考,兄妹俩的成绩很不错,都排在班级的前几名。

  客坊中心小学有353名学生,像刘时春兄妹一样,许多孩子在村里小学念完1、2年级之后,都会转到这里,接受更加系统全面的教育。在学校里,有一个供小朋友阅读的角落,上面挂满了小朋友们手写的心愿卡。这些质朴的心愿透过认真的书写,真切地表达出来,像是一份份深埋在内心深处的纯真宝藏,等待时光密码的开启。

  心愿卡上,有的是“想要成为科学家”这样的远大理想,有的是“想考100”这样的努力目标,还有的则是“想要爸爸妈妈早点回来”这样的简单希冀。在多为留守儿童的大山,当大多数同龄人还在享受父母无微不至关怀的时候,这些孩子只能懂事地把这份想念放在心底,用学习来充实自己的梦想与渴望。

  刘时春的心愿卡上,写的是想要一辆自行车。而妹妹刘红爱则是想要考好成绩。

  同行的老师告诉我们,这两年由于政府的精准扶贫,刘时春一家住上了客坊乡的新房。在中午放学后,我们也跟随他们,来他们的新家。兄妹俩一家的居住条件较四年前有了很大的提升,窗明几净的小房间是他们遮风挡雨的新家,更是他们成长的庇护所。

  一到家,刘时春就开始生火做饭,懂事地帮有腿疾的妈妈分担家务。妹妹刘红爱则是有些害羞,低头在窗边摆弄自己养的几盆小多肉。

  过往:不易与不舍

  眼前这个由木板和砖块简单堆砌而成的房子,是刘时春原来在中畲村的住所。逼仄的空间,简陋的油灯,冬天漏风的边角,一家人就挤在这样的小房里衣食起居,周围只有沟沟壑壑的山相陪。搬到新家之后,这里平常多数是爸爸在住,靠务农的微薄收入勉强维持家庭。兄妹俩只有在寒暑假时会回来小住几天。

  回到了旧房子的兄妹俩逐渐卸下包袱,变得活泼起来。妹妹时而打量房屋周围的花花草草,时而采摘路边的甜珠,还打开话匣子,露出了久违的笑容,向我们介绍起了儿时的好玩伴,这只叫“靓仔”的小黄狗。

  临走时分,孩子们显得有些依依不舍。毕竟,这是他们从小长大的地方,爬过的树、采过的草、跑过的田道、远眺的山谷……都带着童年时分,最美好、最珍贵的感情。

  未来:温暖地前行

  兄妹俩还有一个大姐,刘凤英,现在在乡里的寄宿初中念初三。我们在傍晚的放学时分见到了她。“现在学习挺紧张的,我的目标是考上县城的高中”,她告诉我们。

  忙碌了一天后的晚饭,是一家人难得的团聚时光。简单的清粥小菜,家人之间的嘘寒问暖。也许不完美,但已是最大的幸福了吧。

  暖冬走至第五个年头,我们很欣慰,孩子们的生活正变得越来越好。我们也更乐意看到,暖冬并不是只有眼泪与苦难,而应如它的名字一般,成为冬日里的一抹暖冬,驱散雾霾,温暖前行。(文/吴文伟 图/许毅栋)

  >>>点击专题,一起加入福建暖冬十元接力,守护他们的成长吧

  [暖冬故事]

  卢玉婷三姐弟:生活除了独角兽的美梦,更需要小强精神

    杨龙辉:他在嘲笑中长大 和相差60岁的老父亲靠乞讨为生

    吴优旋:车祸后的她依旧笑得天真烂漫,我却想抱着她大哭一场

    黄怀恩、黄怀慈:没有爸爸妈妈的童年,他们少了欢笑,多了坚强